工程文库 - 专注工程资料收集分享!

GB50178-1993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GB50178-1993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GB50178-1993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GB50178-1993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概述

本标准旨在区分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的影响,提供合理的建筑气候参数,从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并避免不利影响。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除此之外,还应遵循其他相关标准和规范。

发布与实施

  • 发布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实施日期:1994年2月1日

目录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建筑气候区划
  • 第一节 一般规定
  • 第二节 区划指标
  • 第三章 建筑气候特征和建筑基本要求
  • 第一节 第I建筑气候区
  • 第二节 第II建筑气候区
  • 第三节 第III建筑气候区
  • 第四节 第IV建筑气候区
  • 第五节 第V建筑气候区
  • 第六节 第VI建筑气候区
  • 第七节 第VII建筑气候区
  • 附录一 全国气候要素分布图
  • 附录二 全国主要城镇气候参数表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为了区分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的影响,明确各气候区的建筑基本要求,提供建筑气候参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避免气候对建筑的不利影响,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第1.0.3条:在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时,除了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其他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二章 建筑气候区划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2.1.1条:建筑气候区划应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第2.1.2条:建筑气候区划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划分为7个区,二级区划分为20个区,各级区区界的划分应符合图2.1.2的规定。

第2.1.3条:建筑上常用的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等21个气候要素的分布,应按附录一全国气候要素分布图附图1.1至附图1.21的规定采用。

第2.1.4条:建筑气候参数应按附录一全国主要城镇气候参数表附表C-1至附表C-21的规定采用。当建设地点与附录二各表所列气象台站的地势、地形差异不大,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附录二所列建筑气候参数可直接引用。

第二节 区划的指标

第2.2.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包括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辅助指标包括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C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C的日数。各一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第2.2.2条:在各一级区内,分别选取能反映该区建筑气候差异性的气候参数或特征作为二级区区划指标,各二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第三章 建筑气候特征和建筑基本要求

第3.1.1条:该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干燥,东部偏于湿润;气温年较差很大,通常在30至50°C之间;月平均气温为-8°C左右;太阳辐射量丰富,东部多大风。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如下:

  • 太阳总辐射照量较大,年日照时数为140至200小时。
  • 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月至8月,年降雨量为200至800毫米。
  • 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 年平均风速为1至5米/秒,冬季和春季风速较大。
  • 年积雪深度通常为10至50厘米,某些地区可达60厘米以上。

第3.1.2条: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包括:

  • 极端最低气温普遍低于-30°C,最高气温低于0°C。
  • 气温日较差较大,为10至16°C。
  • 年日照时数为2000至3000小时。
  •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至70%,冬季和春季湿度较低,夏季湿度较高。
  • 年降雪日数为120至160天,最大积雪深度为40至160天。
  • 年平均风速为1至5米/秒,冬季和春季风速较大,夏季风速较小。

附录

  • 附录一:全国气候要素分布图
  • 附录二:全国主要城镇气候参数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建筑气候区划标准,从而指导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气候适应性措施。

下载地址

售价:0.00 积分

本文链接:/guifan/6097.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