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
概述
《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GA/T 900-2010)于2010年10月17日发布,并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并归口。
目次
- 前言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术语和定义
- 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
- 交通组织设计流程
- 附录
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 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在施工期间,为了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
- 施工作业控制区:为施工作业设置的特定交通控制区域,包括工作区、警示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
交通组织原则
- 时间与空间均衡:确保交通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均衡分布。
- 提高通行能力:增强施工点段及周边路网的通行能力。
- 优先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优先保障行人、非机动车及公交车的通行。
- 诱导为主,管制为辅:主要通过诱导措施,辅以必要的交通管制。
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 预告标志:在控制区周边道路上设置施工预告标志、绕行标志及其他临时指路标志。
- 交通标志与标线:符合GB5768.2-2009和GB5768.3-2009的相关要求。
- 隔离设施:设置锥形交通路标、护栏等设施,分离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
- 临时信号灯:在施工路段及周边道路适当位置设置临时可移动信号灯、减速垄、停车或让行标志标线等。
施工方案要求
- 合理设置施工作业控制区,减少占道施工作业的影响。
- 避免同一工期内在多条主要道路上同时施工。
- 在交通繁忙路段施工时,考虑分阶段施工。
- 制定交通应急预案,降低交通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导致的交通拥堵。
交通组织方案编制
- 编制条件:
- 占用城市快速路行车道,施工持续时间覆盖早或晚高峰时段。
- 连续占用主、次干路施工时间超过24小时。
-
其它交通管理部门认为需要编制交通组织方案的情形。
-
成果要求:
- 提出临时便道方案或分流方案。
- 提供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方案。
- 包括交通组织方案图和交通管理设施设置图。
设计流程
- 资料调查:施工道路现状、设计方案和施工作业方案。
- 初步确定施工影响范围。
- 道路交通状况调查:道路交通设施、路网交通流量和公共交通状况。
- 分析施工方案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必要时改进施工方案。
- 设计交通组织方案。
- 组织专家论证。
- 方案审查。
- 施工期间落实措施。
- 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附录
- 施工作业控制区相关道路区域:包括警示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的设置。
- 交通管理设施设置示例:包括交通标志、照明、施工警告灯、锥形交通标和导向标等设施的设置要求。
参考文献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链接:/guifan/8128.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