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可根据供需双方协议,生产制造其他参数的桩模。
要求
基本要求
- 图样上线性尺寸的未注形状及位置公差应符合GB/T 1804-2000表1中N级的规定。
- 机械加工部位应符合GB/T 1804-2000表1中P级的规定。
- 非机械加工部位应符合GB/T 1804-2000表1中N级的规定。
- 结构件用碳素结构钢的材质应符合GB/T 700-2006的相关规定。
- 碳钢和低合金钢铸件应符合JC/T 401.2-2011的规定;铸钢件缺陷处理应符合JC/T 401.3-2013的规定。
- 焊接件应符合JC/T 532-2007的规定,其焊缝与筒体之间的焊接接头应符合JC/T 532-2007表2的规定。
- 桩模的筒体、企口板、筋板、法兰材料的机械性能不应低于GB/T 700-2006的相关规定。
- 定位销材料的机械性能不应低于GB/T 699-2015中45钢的规定。
- 合口螺栓和合口螺母材料的机械性能不应低于GB/T 699-2015的相关规定。
- 连接螺栓材料的机械性能不应低于GB/T 3098.1-2010中的8.8级的规定。
- 连接螺母材料的机械性能不应低于GB/T 3098.2-2015的相关规定。
结构件要求
- 分段模体要求桩模公称内径应符合4.3的规定,其允许偏差为±2mm。
- 跑轮材料质量不应低于JC/T 532-2007表2的规定,当公称直径大于600mm时,允许偏差为±4mm且不大于4mm。
- 简体内表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麻点、起鳞、疤痕和锈蚀等缺陷。
- 端面法兰、连接法兰工作面与筒体中心线的垂直度公差不应大于0.25mm。
- 跑轮工作面直径的公差等级不应低于GB/T 1184-1996附录B2中10级的规定。
- 跑轮与筒体的同轴度公差不应大于2mm。
- 桩模悬臂长度1不应大于1000mm。
- 桩模上下模应配备定位装置。
装配要求
- 桩模内表面素线直线度偏差在全长范围内不应大于0.8mm,在两端600mm范围内不应大于0.8mm。
- 桩模长度偏差不应大于长度的1/2000。
- 桩模组装后,内表面合口间隙不应大于0.2mm;连接法兰处内表面环向间隙不应大于0.2mm;跑轮合口处间隙不应大于1mm。
- 桩模组装后,内表面合口处错位不应大于0.8mm;连接法兰处内表面错位不应大于2mm,且应磨平,磨削斜度不应大于1/100;连接法兰处企口错位不应大于1mm;上下跑轮合缝处径向错位不应大于0.5mm。
- 桩模组装后,跑轮距S为2m时,其偏差不应大于2mm;任意两跑轮轮距为2m的整数倍,其偏差不应大于4mm。
- 跑轮与筒体的同轴度公差为±2mm。
- 桩模悬臂长度1不应大于1000mm。
- 桩模上下模应配备定位装置。
外观质量
- 桩模外表面应无毛刺、锐边、焊渣等影响外观质量的缺陷。
- 筋板配置应平直。
- 桩模外表面涂漆应符合JC/T 402的规定。
试运转要求
- 桩模空载运转应平稳,无异常响声。
- 桩模负载运转应平稳,无异常响声,且负载运转时桩模合口及法兰连接等处均不应有明显漏浆。
- 桩模空载试验转速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桩模空载试验转速
| 公称直径D/mm | 300-350 | 400-600 | 700-900 | 1000-1100 | 1200-1300 |
|---------------|---------|---------|---------|-----------|-----------|
| 转速/(r/min) | 350 | 280 | 180 | 150 | 130 |
试验方法
分段模体试验
- 在合模状态下,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分段模体两端的内径。
- 半模状态下,用半径样板和塞尺测量简体内部的半径。
- 合模状态下,用游标卡尺测量桩模两端合口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内径,测量筒体同一截面内合口方向与垂直方向内径之差。
- 半模状态下,用塞尺和钢直尺测量合口处企口板与筒体结合部位的缝隙。
- 目测法测量筒体内表面焊缝磨削面的光滑度。
- 加工过程中在机床上用百分表测量端面法兰、连接法兰工作面与筒体中心线的垂直度公差。
- 用游标卡尺和粗糙度检测仪分别测量连接法兰工作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 用外径千分尺和粗糙度检测仪分别测量跑轮工作面直径的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 加工过程中在机床上用百分表测量跑轮工作面的圆柱度公差。
- 合模后用钢卷尺测量桩模轴线方向的跑轮距及其偏差。
装配试验
- 在半模内表面A、B、C三点处沿桩模素线方向拉一条绷紧的细线,用钢直尺或塞尺测量该线与被测面之间的间隙,即为桩模内表面素线直线度偏差。
本文链接:/guifan/6919.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