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供热规划规范
概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 51074-2015于2015年1月21日发布,并于2015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并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主要技术内容
本规范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热负荷
5. 供热方式
6. 供热热源
7. 热网及其附属设施
编制背景
本规范是在广泛调研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后编制而成。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供热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满足国家的城市规划、能源、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管理与解释
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管理,并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若在执行过程中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送至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写单位及人员
本规范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并由多个单位共同参与编写。主要起草人员包括多位专家和技术人员。
规范内容概述
总则
- 目的:提升城市供热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
- 适用范围:城市规划中的供热规划。
- 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节能环保。
- 规划要求:近、远期相结合,合理布局热源、热网系统及配套设施。
术语
- 城市热负荷:定义为在计算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供热系统提供的最大供热量。
- 热负荷指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面积、单位产品或单位时间所需的供热量。
- 集中供热热源:规模较大的热源,通过管网为较大区域提供热能。
- 分散供热热源:规模较小的热源,服务于较小区域。
基本规定
- 符合要求:城市供热规划须符合城市发展、能源发展规划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 协调规划:与城市规划阶段、期限相衔接,确保规划的一致性。
- 安全可靠性:重视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 节能要求:充分考虑节能需求。
热负荷
- 分类:包括建筑采暖(制冷)热负荷、生活热水热负荷和工业热负荷。
- 预测方法:采用指标法或其他方法预测热负荷。
供热方式与热源
- 供热方式:包括不同能源选择和供热形式(集中或分散)。
- 热源:包括集中供热热源和分散供热热源。
热网及其附属设施
- 热网介质和参数选取:确定热网介质和参数。
- 热网敷设:热网敷设方案。
- 热网调节:热网的调节措施。
- 热力站及加热站:热力站和加热站的设计。
附录与说明
- 附录A:供热规划的编制内容。
- 附录B:规范用词说明。
以上内容是对原文本进行了重新组织和润色,保留了核心信息和要点,但删除了具体的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和机构名称,以保护敏感信息。
本文链接:/guifan/7803.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