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 210-2005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塑铝稳态复合管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
- GB/T 18742.1-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 GB/T 18742.2-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 GB/T 18742.3-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 第3部分:管件》
- GB/T 18997.1-2003《铝塑复合压力管 第1部分:铝管搭接焊式铝塑管》
- GB/T 18991-2003《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
- GB/T 18475-2001《热塑性塑料压力管材和管件用材料分级和命名 总则 使用(设计)系数》
- DIN 8077:1997《聚丙烯焊接材料》
- DIN 8078:1997《聚丙烯管材(PP-H、PP-B、PP-R)的质量要求及测试》
- GB/T 1033-1986《塑料 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 GB/T 13663-20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 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 6111-2003《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 耐内压试验方法》
- GB/T 8806-1988《塑料管材 尺寸测量方法》
- GB/T 10798-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 通用壁厚表》
- GB/T 13663-20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 GB/T 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定义
-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塑铝稳态复合管:内层为PP-R,外层包敷铝层及塑料保护层,各层间通过热熔胶粘接而成的五层结构的管材。
- 内管:由PP-R构成的管材内层。
- 铝层:采用热熔法成型,通过热熔胶与内管及外层结合。
- 外覆层:与铝层结合的保护层。
- 内胶层:用于增强内管与铝层之间的粘合力,提高抗紫外线和抗渗透性的层。
- 公称外径:管材外径的名义值,精确到毫米。
- 平均外径:管材同一横截面的外径测量值的平均值。
- 最小平均外径:所有平均外径测量值中的最小值。
- 最大平均外径:所有平均外径测量值中的最大值。
- 不圆度:同一横截面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
- 公称壁厚:管材壁厚的名义值。
- 任一点壁厚:管材任一点壁厚的测量值,精确到0.1毫米。
- 最小壁厚:管材圆周上任一点壁厚的最小值。
- 最大壁厚:管材圆周上任一点壁厚的最大值。
符号
- $d$: 公称直径
- $e$: 内管公称壁厚
- $e_n$: 任一点壁厚
- $e_{\text{min}}$: 最小壁厚
- $e_{\text{max}}$: 最大壁厚
缩略语
- LPL: 置信下限
- PP-R: 无规共聚聚丙烯
- PE: 聚乙烯
- S: 管系列
使用条件级别
依据GB/T 18991-2003,按照特定条件选用,具体见表1。
产品分类
管系列S值选择
根据使用条件级别及设计压力选择对应的S值,见表2。
材料
- 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PP-R):应符合GB/T 18742.1-2002的要求。
- 铝材:采用铅合金材料,按GB/T 228-2002进行测试,其断裂伸长率不应小于12%,抗拉强度不应小于110MPa。
- 热熔胶:位于PP-R塑料层与铝层间的热熔胶应是丙烯共聚物,位于铝层与PE塑料层间的热熔胶应是乙烯共聚物,具体要求见表3。
技术要求
外观
- 颜色:内管及外覆层均为灰色,其他颜色应符合国家标准。
- 表面:色泽一致,内外表面光滑平整,无气泡、杂质,端面切割平整,与轴线垂直。
规格及结构尺寸
- 管系列S、公称直径$d_n$及内管公称壁厚$e_n$表示。
- 结构尺寸见表5及表6。
性能要求
- 卫生性能:应符合GB/T 17219的规定。
- 物理性能:应符合表7的规定。
- 管环最小平均剥离力:应符合表8的规定。
系统适用性
- 与PP-R塑铝稳态管配套的管件应符合GB/T 18742.3-2002的规定。
- 连接后的管件应通过内压试验和热循环试验。
表格数据
表5 管材外径及参考内径尺寸(单位:毫米)
| 公称直径 | 平均外径 | 参考内径 |
|-----------|-----------|-----------|
| 16 | 20.0 | 12.7 |
| 20 | 25.0 | 16.0 |
| 25 | 32.0 | 20.0 |
| 32 | 40.0 | 25.4 |
本文链接:/guifan/7442.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