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概述
本规范依据建设部建标[1998]94号文的要求,由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编,并由中南建筑设计院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修订。它取代了1987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
主要内容
本规范包括11章和5个附录,涵盖从设计原则到施工要求等多个方面。修订后的主要内容如下:
- 增加设计使用年限相关内容:根据新的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增加了不同安全等级时需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内容。
- 受力蒙皮作用的设计原则:新增了在单层房屋设计中考虑受力蒙皮作用的设计原则。
- 单轴对称开口截面压弯构件稳定性:补充了弯矩作用于非对称平面内的单轴对称开口截面压弯构件稳定性的计算公式。
- 板件有效宽厚比计算:对三种不同受压板件的有效宽厚比计算进行了调整,以板组为计算单元,并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
- 新型连接方式:新增了自攻螺钉、拉铆钉、射钉及喇叭形焊缝等新型连接方式的相关内容。
- 压型钢板计算方法:增加了压型钢板作为非组合效应楼板,同时承受弯矩和剪力作用的计算方法。
- 薄壁型钢墙梁设计:新增了薄壁型钢墙梁的设计规定与构造要求。
- 多跨门式刚架体系计算:补充了多跨门式刚架体系中刚架的计算长度计算公式,以及刚架垂直挠度限值、柱顶侧移限值等规定。
强制性条文
以下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第3.0.6、4.1.3、4.1.7、4.2.1、4.2.3、4.2.4、4.2.5、4.2.7、9.2.2、10.2.3条
设计原则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 技术先进
- 经济合理
- 安全适用
- 确保质量
- 符合防火、防腐蚀要求
术语和符号
板件类型
- 板件(elements):薄壁型钢杆件中相邻两纵边之间的平板部分。
- 加劲板件(stiffened elements):两纵边均与其他板件相连接的板件。
- 部分加劲板件(partially stiffened elements):一纵边与其他板件相连接,另一纵边由符合要求的边缘卷边加劲的板件。
- 非加劲板件(unstiffened elements):一纵边与其他板件相连接,另一纵边为自由的板件。
宽厚比
- 宽厚比(width-to-thickness ratio):板件的宽度与厚度之比。
- 有效宽厚比(effective width-to-thickness ratio):考虑受压板件利用屈曲后强度时,将板件的宽度折减后的计算宽度与板厚之比。
其他术语
- 冷弯效应(effect of cold forming):内冷弯引起的钢材性能改变现象。
- 受力蒙皮作用(stressed skin action):与支承构件可靠连接的压型钢板体系所具有的抵抗板自身平面内剪切变形的能力。
- 喇叭形焊缝(fillet welds):连接圆角与平板间隙处的焊缝。
计算指标
- 钢材的弹性模量(E)
- 钢材的剪变模量(G)
- 电阻点焊每个焊点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R)
- 一个螺栓的抗拉承载力设计值(T)
- 一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V)
- 一个螺栓的承压承载力设计值(P)
- 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
- 钢材的屈服强度(fy)
几何参数
- 毛截面面积(A)
- 净截面面积(An)
- 有效截面面积(Ae)
- 毛截面惯性矩(I)
- 净截面惯性矩(In)
- 毛截面抗扭惯性矩(It)
通过这些修订,本规范旨在进一步提升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水平,确保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本文链接:/guifan/6647.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