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建人居〔2023〕1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印发《房屋建筑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操作手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切实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质量,市住房城乡建委组织编制了《房屋建筑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操作手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3年1月16日
附件下载:
房屋建筑项目海锦城市建设操作手册-设计篇.pdf
房屋建筑项目海锦城市建设操作手册-施工篇.pdf
前 言
海绵城市建设是适应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式,是系统解决城市水问题、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各类建设项目积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建设效果逐渐显现。房屋建筑项目数量多,海绵城市建设质量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但现阶段仍存在从业人员能力参差不齐,海绵城市建设品质有待提升的问题。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新阶段,为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及房屋建筑项目海绵城市建设质量,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编制本手册,分为“设计篇”和“施工篇”。
本文件为设计篇,以“目标融合、因地制宜、系统布局、经济适用、专业协同”为原则,以“传递理念、便于理解”为核心,重点解决“理念落实不到位、规范理解不深入、设计流程不清晰、专业协同不充分”等设计环节常见问题,将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流程分为“本底分析、系统设计、成果要求”三阶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说明设计要点,便于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海绵城市从业人员理解掌握。
本文件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设计流程;3 本底分析;4 系统设计;5 成果要求;6 附件。
本文件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负责指导实施,由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与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建议反馈至重庆市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 58 号,电话:023-63670171)。
本文件编制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编 制 单 位:
重庆市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杨治洪 吴 耿 莫天柱 方小桃 李璐璐
赵 芳 刘 宁 黄显奎 白 静 汤 玮
梁成开 秦砚瑶 毛绪昱 唐靖宇 陈 思
尹泓文 戴辉自 刘 希 郑 鹏 陈璞玉
苏定江 沈 倩 张 进 金高屹 李 苹
唐 坚 刘 杰 董 佳 廖 涛 康承程
蒋 洋 田沁禾 郭 念 夏 彬
主要审查人:龚安军 盛国荣 童 愚 唐川东 陈儒荣
1 总 则
1. 1 编制目的
为促进海绵城市理念在房屋建筑项目中有效落地,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质量,根据国家及重庆市有关技术标准,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文件。
1. 2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房屋建筑项目(如建筑与小区、工业厂区等)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其他类型项目可供参考。
1. 3 使用对象
本文件可供房屋建筑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审图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使用。
1. 4 设计原则
目标融合。注重排水、景观、建筑等多专业的目标融合,统筹考虑雨水控制要求,降低雨水外排的径流总量,使城市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项目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场地条件、规划目标和指标等因素,灵活选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组合,增强雨水就地消纳和滞蓄能力。
系统布局。合理组织雨水径流排放路径,采用“灰绿结合、先绿后灰”的布局方式,注重源头减排设施与雨水管渠系统、排涝除险系统的有效衔接,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经济适用。统筹考虑工程设计方案可行性和综合效益,减少全生命周期建设、运维的难度和成本,不应妨碍建(构)筑物本体和人身安全,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专业协同。加强排水、景观、建筑等多专业融合设计、全过程协同水平,避免仅从单一专业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应在主导专业设计完成后再“打补丁”。
1. 5 其他要求
房屋建筑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设计应落实海绵指标的要求;施工图审查应对海绵指标、内容和深度等进行审查,出具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合格书中应包含海绵城市审查意见;
设计变更应按照《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2设计流程
说明:
1、本图为施工图设计阶段流程,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均可参照执行。
2、在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均应单独编制海绵城市设计专篇。
3、“验算性步骤”:指标初算完成后,还应经过多次调整、试算,直至满足设计目标要求。
3 本底分析
3. 1 目标确定
【时间节点】海绵设计初期。
【参与主体】建设单位提供规划条件函等与海绵指标及目标愿景相关的资料,同步组织绿建、给排水等相关专业提出与海绵设计相关的要求,具体海绵指标和目标的确定由海绵设计人员统筹,同步划分各方设计界面。
【分析要求】开展设计前,海绵设计人员应梳理项目概况,了解工程内容、建设条件、专业协同等;根据场地条件、分期情况、项目类别和建设要求等进行目标融合,确定本项目海绵目标和指标。
【分析要点】目标确定要点如下:
3. 2 现状分析
【时间节点】海绵设计初期,海绵目标确定后。
【参与主体】建设单位组织建筑、景观、绿建及给排水等专业设计人员提供与海绵相关的设计资料和图纸,海绵设计人员依据设计资料和图纸进行现状分析,并进行反馈。
【分析要求】根据资料和现场踏勘等分析场地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地上及地下空间等情况;根据现状下垫面分析计算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得出现状与海绵目标的差距。
【分析要点】现状分析要点如下:
4 系统设计
4. 1 汇水分区
【时间节点】本底分析完成后,LID 设施布局前。
【参与主体】建筑、景观及给排水等专业设计人员提供包含地形标高及排水管网等内容的相关专业总图,海绵设计人员依据图纸进行汇水分区的划分,形成汇水分区图。
【设计要求】根据建筑、景观和给排水总图梳理标高、场地雨水排口,进行汇水分区划分,并将项目海绵指标分解至各汇水分区。
【设计要点】汇水分区设计要点如下:
4. 2 设施布局
【时间节点】汇水分区完成后,径流组织前。
【参与主体】海绵设计单位或人员进行 LID 设施平面布置,设计过程中与建筑、景观、结构及给排水等设计人员互相提资,同步校核。
【设计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等原则,选择 LID 设施;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场地功能,进行 LID 设施布局;
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优化后的设计方案。
【设计要点】设施布局要点如下:
4. 3 径流组织
【时间节点】设施布局完成后,指标初算前。
【参与主体】海绵设计人员进行 LID 设施径流组织设计时应保证 LID 设施溢流排放系统与场地雨水管渠衔接。建筑、景观设计人员进行场地设计时应保证道路排水沟、建筑散水沟等排水顺畅。给排水设计人员进行雨水管网设计时应保证场地雨水顺利排出。上述各专业设计人员的径流组织应有效衔接。
【设计要求】应遵循雨水重力流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既有竖向高差条件,组织雨水流向。根据现状分析、汇水分区、设施布局情况,进行海绵城市径流组织设计,确定单个容积式 LID 设施的服务范围。
【设计要点】径流组织要点如下:
4. 4 指标初算
【时间节点】径流组织完成后,可与设施设计同步进行。
【参与主体】海绵设计人员根据设施布局、径流组织情况,计算各设施的规模,并初步确定是否可以达到项目整体设计目标。
【设计要求】指标初算重点关注渗滞型、转输型、容积式 LID 设施的控制目标、受控分析、设施计算等内容,计算方法可参照《重庆市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模板》说明部分,并应符合相关标准、导则等计算要求。
【设计要点】指标初算要点如下:
4. 5 设施设计
【时间节点】径流组织完成后,可与指标初算同步进行。
【参与主体】海绵设计人员进行 LID 设施设计时应保证 LID 设施的功能性。
景观设计人员进行 LID 设施植物及景观设计时应保证 LID 设施与场地景观的协调性。给排水设计人员进行雨水回用系统设计时应保证雨水回用系统满足项目及海绵要求。
【设计要求】设施设计重点关注渗滞型、转输型、容积式 LID 的构造大样、景观设计,以及标识标牌、监控设施布置等内容,设施构造大样参照《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监测方案、设备选用及安装可参照《重庆市海绵城市监测技术导则》。
【设计要点】设施设计要点如下:
5 成果要求
5. 1 成果校核
【时间节点】海绵系统设计完成后、最终出图前。
【参与主体】项目统筹组织海绵、建筑、景观、绿建及给排水等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图纸校核,具体工作宜由海绵设计单位牵头实施。
【校核要求】加强各专业图纸汇总检查,避免“错、漏、碰、缺”现象,应重点确认各相关专业与海绵专项协同内容的一致性,存在不一致处,应由项目统筹组织协商修改;如需修改海绵设计图,最终修改结果应确保满足海绵规划控制指标要求。出图前,各专业对协同内容确认并进行会签。
【校核要点】成果校核要点如下:
5. 2 成果内容
【时间节点】海绵设计出图。
【参与主体】海绵设计人员出具设计成果。
【深度要求】设计深度应符合《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等相关要求。施工图设计深度可参照《重庆市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模板》。
【深度要点】成果内容要点如下:
附件 设计常用资料清单
相关引用说明
相关标准引用名录
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3)《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
4)《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
5)《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
6)《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
7)《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8)《重庆市海绵城市监测技术导则》
9)《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
10)《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1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
12)《重庆市城市更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标签:
本文链接:/guifan/5276.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