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文库 - 专注工程资料收集分享!

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规范SH3137-2013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fire protection for steeI structures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SH 3137-2013

2013-10-17发布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信厅科[2010]74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9章和3个附录。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防火保护设计基本规定、建筑物防火保护、构筑物防火保护、防火保护材料及保护层厚度的确定、防火保护层的构造、防火保护工程质量要求及工程验收。     本规范是在SH 3137-2003《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由于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修订而引起的部分条款修改;     ——增加了室外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技术要求;     ——对部分条款进行了完善。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负责管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负责日常管理,由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日常管理单位和主编单位。     本规范日常管理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     通讯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西路27号     邮政编码:471003     电话:0379-64887187     传真:0379-64887187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西路27号     邮政编码:471003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长岭炼化岳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江苏金陵特种涂料有限公司                                宜兴市中电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正臣防腐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郑洪忠 嵇转平 王松生 史恒通 刘德文 王良伟 冯有富 殷学文 刘文慧 刘冬梅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张克峰 邱正华 黄钟喜 刘坤明 李立昌 应付钊 邱石 李开文 崔忠涛 任意 熊英 唐健 赵福运     本规范1999年首次发布,2003年第1次修订,本次为第2次修订。
条文说明     SH 3137-2013《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规范》,经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10月17日以第52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是在SH 3137-2003《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主要起草人员是张继文、王光明、王恩洸、嵇转平。     本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中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发展趋势,指出了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生产区建(构)筑物钢结构的防火保护范围、材料、构造、施工及工程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生产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建(构)筑物钢结构防火保护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条文说明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钢结构使用的越来越多。钢结构主要优点是施工速度快,改造加固方便。但是钢结构有一个极大的缺点,其耐火性能差。试验研究和大量火灾实例表明,裸露的钢结构,在高温火灾中15分钟即软化丧失承载能力,发生倒塌破坏。为了提高其耐火极限,采取并实施防火保护。为了减少火灾危害,统一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的范围、材料、构造、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等,特制订本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区的定义按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解释是指工厂围墙内,由工艺装置、罐组、装卸设施、罐装站、泵房、仓库、循环水场、污水处理场、火炬等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及使用、产生可燃物质的工艺装置和设施组成的区域或由罐组、灌装站、污水处理场等设施独立形成的区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T 892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 14907 钢结构防火涂料     GA/T 714 构件用防火保护材料快速升温耐火试验方法     CECS 24:90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3防火保护设计基本规定

3.1 石油化工生产区符合下列规定的构筑物钢结构,应进行防火保护设计:     a)单个容积等于或大于5m³的甲、乙A类液体设备的承重钢框架、钢支架;     b)在爆炸危险区范围内,且处理、储存或输送毒性为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介质设备的承重钢框架、钢支架;     c)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单个容积等于或大于5m³的乙B、丙类液体设备的承重钢框架、钢支架;     d)在爆炸危险区范围内的装置主管廊的钢管架;     e)在爆炸危险区范围内的高径比等于或大于8,且总质量等于或大于25t的非可燃介质设备的承重钢框架、钢支架; 3.2 石油化工生产厂区符合下列规定的建筑物钢结构,应进行防火保护设计:     a)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符合附录A规定的厂房;     b)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符合附录B规定的仓库。 条文说明 3.1 本规范规定的应进行防火保护设计的钢结构建筑物与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一致,构筑物与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相一致。 3.2 本规范采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与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相一致。

4建筑物防火保护

4.1 钢结构厂房耐火等级

4.1.1 钢结构厂房的耐火等级按附录A表A.1中的生产类别和厂房的建筑面积确定,并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4.1.2 厂房内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除甲类厂房外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当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本表规定,且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或防火分隔水幕分隔。 4.1.3 厂房内的操作平台、检修平台,当使用人员少于10人时,该平台的面积可不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内。 4.1.4 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当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厂房内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4.1.5 建筑面积不大于300㎡的独立甲、乙类单层厂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条文说明 4.1 钢结构厂房的耐火等级与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一致。

4.2 钢结构仓库耐火等级

4.2.1 钢结构仓库的耐火等级应按附录B表B.1储存物品类别和建筑面积确定,并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4.2.2 钢结构仓库的耐火等级应符合表4.2.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仓库中的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     b) 仓库中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座仓库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
条文说明 4.2 钢结构仓库的耐火等级与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一致。 '>《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规范》SH 3137-20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计算方法

C.1 在设计钢结构构件厚型防火涂料涂层厚度时,可根据标准耐火试验得出的某一耐火极限的涂层厚度,推算不同构件达到相同耐火极限所需的同种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其厚度按公式(C.1)计算:     式中:     a——待涂构件防火涂层厚度,mm;     as——标准耐火试验得出的构件防火涂料涂层厚度,mm;     g——待涂构件每延米质量,kg/m;     gs——标准耐火试验时钢梁每延米质量,kg/m;     μ——待涂构件防火涂层接触面周长,m;     μs——标准耐火试验构件防火涂层接触面周长,m;     k——系数,对于钢柱取1.25;对于钢梁及其他构件取1.0。 C.2 在使用公式(C.1)计算钢结构构件厚型防火涂料涂层厚度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 g/μ≥22;     b) as≥9mm;     c) 耐火极限≥1.0h。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按行”。

本文链接:/guifan/4230.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