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文库 - 专注工程资料收集分享!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85-2010 ...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anchorage,grip and coupler for prestressing tendons

JGJ 85-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第549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85—2010,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2002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4月17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程修订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性能要求;4  设计选用;5  进场验收;6  使用要求;以及相关附录。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扩大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由原规程仅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扩展为同时适用于预应力钢结构、地锚、岩锚等领域;

   2  增加了锚垫板、锚固区、锚固节点等术语;

   3  增加了夹具最少重复使用次数的规定;

   4  增加了锚具低温锚固性能试验方法及合格标准;

   5  增加了锚垫板的使用性能要求;

   6  增加了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方法和合格标准;

   7  在锚具设计选用方面,增加了冷铸锚、热铸锚、压接锚具,取消了钢质锥形锚具;

   8  增加了预应力钢结构锚固节点的设计原则和相关要求;

   9  增加了夹片式锚具的锚口摩擦损失测试方法及相应限值要求;

   10  增加了锚具内缩值、变角张拉附加摩擦损失测试方法;

   11  修改了进场验收规定;

   12 明确规定了锚具、锚垫板及螺旋筋等产品应配套使用,修改完善了使用要求。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杭州浙锚预应力技术有限公司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李东彬  吕国玉  代伟明     白生翔      朱万旭  李金根        田克平 王德桂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庄军生  张伯奇  沙志国  李晨光 吴转琴  刘致彬  郑文忠     王绍义  林志成

▼ 展开条文说明

1总则

1      

1.0.1  为了在预应力结构工程中合理应用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保证锚固区,锚固节点安全可靠,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规程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预应力钢结构、岩锚和地锚等工程中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应用。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预应力结构工程中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2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 术语和符号

2.1

2.1.1 锚具 anchorage

在后张法结构构件中,用于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结构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

2.1.2 夹具 grip

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用于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固定在生产台座(或设备)上的工具性锚固装置;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张拉预应力筋过程中,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上夹持预应力筋的工具性锚固装置。

2.1.3 连接器 coupler

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

2.1.4 预应力筋 prestressing tendon

在预应力工程中用于建立预加应力的单根或成束的钢丝、钢绞线或预应力螺纹钢筋(指精轧螺纹钢筋)等的统称。

2.1.5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组装件 prestressing tendon-an-chorage(grip) assembly

预应力筋与安装在端部的锚具(夹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简称锚具(夹具)组装件。

2.1.6 预应力筋-连接器组装件 prestressing tendon-coupler assembly

预应力筋与连接器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简称连接器组装件。

2.1.7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ultimate tensile force of tendon-anchorage(grip,coupler)as-sembly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组装件在静载锚固性能试验过程中达到的最大拉力。

2.1.8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 efficiency factor of prestressing tendon

受预应力筋根数、试验装置及初应力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考虑预应力筋拉应力不均匀的系数。

2.1.9 内缩 draw-in

预应力筋在锚固过程中,由于锚具各零件之间、锚具与预应力筋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而导致预应力筋回缩的现象。内缩包括锚具变形、夹片位移和预应力筋回缩。

2.1.10 锚垫板 bearing plate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用以承受锚具传来的预加力并传递给混凝土的部件。锚垫板可分为普通锚垫板和铸造锚垫板等。

2.1.11 锚固区 anchorage zone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承受锚具传来的预加力并使构件截面混凝土应力趋于均匀的构件区段,其中由直接围绕预应力锚固装置并进行配筋加强的区段称为局部锚固区。

2.1.12 锚固节点 anchorage joint

预应力钢结构中用于承受预应力筋(或索)预加力的局部结构受力部件。

2.1.13 传力性能试验 load transfer test

为验证局部锚固区荷载传递性能所进行的试验。

2.1.14 锚口摩擦损失 prestress loss due to friction at anchor-age device

预应力筋在锚具及张拉端锚垫板喇叭口转角处由于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当夹片式锚具采用限位自锚工艺张拉时,夹片逆向刻划预应力筋引起的损失也属于锚口摩擦损失。

2.1.15 变角张拉摩擦损失 prestress loss due to friction at de-viated device

预应力筋在变角装置内转角处由于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2.2 符号

2.2

Apl——单根预应力筋公称截面面积;

Ap——预应力筋-锚具(或夹具)组装件中各根预应力筋公称截面面积之和;

Ep——预应力筋弹性模量;

——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实测平均值;

fcu,k——设计用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也称为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值;

fptk——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fpm——试验用预应力筋(其中截面以Apl计)实测极限抗拉强度平均值;

F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Fgpu——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Fpm——预应力筋的实际平均极限抗拉力,由预应力筋试件实测破断力平均值确定;

Fptk——预应力筋抗拉力标准值;

Fu——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时实测的极限荷载;

Ncon——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力;

Np——作用在锚垫板上的预加力设计值;

△a——预应力筋与锚具(或连接器、夹具)之间的相对位移;

△b——锚具(或夹具、连接器)零件间的相对位移;

△l——在张拉控制力下,张拉端工作锚具和千斤顶工具锚之间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ε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预应力筋的总应变;

ηa——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

ηg——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测定的夹具效率系数;

ηp——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

3性能要求

3  性能要求

3.0.1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基本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0.2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ηa)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中预应力筋的总应变(εapu)确定。锚具效率系数(ηa)不应小于0.95,预应力筋总应变(εapu)不应小于2.0%。锚具效率系数应根据试验结果并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ηa——由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

     F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N);

     Fpm——预应力筋的实际平均极限抗拉力(N),由预应力筋试件实测破断力平均值计算确定;

     ηp——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其值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中预应力筋为1~5根时,ηp=1;6~12根时,ηp=0.99;13~19根时,ηp=0.98;20根及以上时,ηp=0.97。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破坏形式应是预应力筋的破断,锚具零件不应碎裂。夹片式锚具的夹片在预应力筋拉应力未超过0.8fptk时不应出现裂纹。自2022年4月1日起废止该条,点击查看:新规《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2021

▼ 展开条文说明

3.0.3  预应力筋-锚具(或连接器)组装件破坏时,夹片式锚具的夹片可出现微裂或一条纵向断裂裂缝。

▼ 展开条文说明

3.0.4  夹片式锚具的锚板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锚板性能由锚板的加载试验确定,加载至0.95Fptk后卸载,测得的锚板中心残余挠度不应大于相应锚垫板上口直径的1/600;加载至1.2Fptk时,锚板不应出现裂纹或破坏。

▼ 展开条文说明

3.0.5  需做疲劳验算的结构所采用的锚具,应满足疲劳性能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3.0.6  有抗震要求的结构采用的锚具,应满足低周反复荷载性能要求。

3.0.7  当锚具使用环境温度低于-50℃时,锚具应满足低温锚固性能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3.0.8  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和放松拉力等张拉工艺的要求。锚固多根预应力筋的锚具,除应具有整束张拉的性能外,尚应具有单根张拉的性能。

▼ 展开条文说明

3.0.9  承受低应力或动荷载的夹片式锚具应具有防松性能。

▼ 展开条文说明

3.0.10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实测的夹具效率系数(ηg)不应小于0.92。实测的夹具效率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 展开条文说明

3.0.11  夹具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松锚和重复使用的性能,主要锚固零件应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夹具的可重复使用次数不宜少于300次。

▼ 展开条文说明

3.0.12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永久性预应力筋连接器,应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用于先张法施工且在张拉后还需进行放张和拆卸的连接器,应符合夹具的性能要求。

3.0.13  锚垫板(图3.0.13)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应力钢绞线在锚具底口处的折角不宜大于4°;

   2  需设置灌浆孔时,其内径不宜小于20mm;

   3  宜设有锚具对中止口。

▼ 展开条文说明

3.0.14  锚口摩擦损失率不宜大于6%。

▼ 展开条文说明

3.0.15  与后张预应力筋用锚具或连接器配套的锚垫板、局部加强钢筋,在规定的试件尺寸及混凝土强度下,应满足锚固区传力性能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4设计选用

4  设计选用

4.0.1  预应力结构构件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环境、结构特点、预应力筋品种和张拉施工方法,合理选择适用的锚具和连接器。常用预应力筋的锚具和连接器可按表4.0.1选用。

▼ 展开条文说明

4.0.2  较高强度等级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或连接器)可用于较低强度等级的预应力筋;较低强度等级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或连接器)不得用于较高强度等级的预应力筋。

4.0.3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预应力束(或孔道)曲线末端的切线应与锚垫板垂直,不同张拉力的预应力束曲线起始点与张拉锚固点之间的直线段最小氏度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4.0.4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或预应力钢结构中锚具的布置,应满足预应力筋张拉时千斤顶操作空间的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4.0.5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锚垫板和局部受压加强钢筋构造,除应满足锚固区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普通锚垫板时,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并应配置相应的局部受压加强钢筋;计算局部受压面积时,锚垫板的刚性扩散角宜取45°;

   2  当采用铸造锚垫板时,应根据产品的技术参数要求选用与锚具配套的锚垫板和局部加强钢筋,并应确定锚垫板间距、锚垫板到构件边缘距离以及张拉时要求达到的混凝土强度;当产品技术参数不满足工程实际条件时,应由设计方专门设计,必要时可根据实际设计条件并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进行验证。

4.0.6  端部锚固区,除应配置局部受压加强钢筋外,尚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在结构构件的端部锚固区范围内配置附加的纵向抗劈裂钢筋、端部抗剥裂钢筋以及偏心抗拉钢筋等加强钢筋。

4.0.7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锚固区局部受压加强钢筋可采用螺旋筋或网片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带肋钢筋,其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5%;

   2  螺旋筋的圈内径宜大于锚垫板对角线长度或直径,且螺旋筋的圈内径所围面积与锚垫板端面轮廓所围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25,螺旋筋应与锚具对中,螺旋筋的首圈钢筋距锚垫板的距离不宜大于25mm;

   3  网片筋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首片网片筋至锚垫板的距离不宜大于25mm,网片筋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 展开条文说明

4.0.8  锚具应采取可靠的防腐及耐火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用无收缩砂浆或混凝土封闭时,封闭砂浆或混凝土应与结构粘结牢固,不应出现裂缝,封锚混凝土内宜配置1~2片网片筋。锚具、预应力筋及网片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

   2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与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

   3  当无耐火要求时,外露锚具可采用涂刷防锈漆等方式进行保护,但应保证能够重新涂刷;

   4  当采用可更换的预应力筋或工程使用中需要调整拉力时,不宜采用难以拆除的防护构造;

   5  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应采用封端罩封闭锚具端头和外露的预应力筋,封端罩内应注满防腐油脂;

   6  临时性的预应力筋及锚具宜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 展开条文说明

4.0.9  预应力钢结构锚固节点,应满足其局部受压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必要时应采取设置加劲肋、加劲环或加劲构件等措施。锚固节点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有关规定;考虑地震作用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抗震验算。

4.0.10  预应力钢结构锚固节点的设计,除应满足本规程第4.0.9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预加力设计值宜取预应力筋(索)内力设计值的1.2~1.5倍;

   2  对重要、复杂的节点宜进行足尺或缩尺模型的承载力试验,节点模型试验的荷载工况宜与节点的实际受力状态一致;

   3  锚固节点区域应进行应力分析和连接计算,并应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节点区应避免出现焊缝重叠、开孔等情况;构造、受力复杂的节点可采用铸钢节点。

▼ 展开条文说明

669'>《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 85-2010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5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

 自2022年4月1日起废止的条文


本文链接:/guifan/3910.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