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806-2011
总述
JT/T 806-2011标准涵盖了电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分为四个部分:
- 第一部分:总则
- 第二部分:刚性滑触线式
- 第三部分:高架滑触线式
- 第四部分:电缆卷筒式
发布与实施日期
-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1日
- 实施日期:2011年12月20日
提出与归口单位
该标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臂架起重机分技术委员会(SAC/TC227/SC4)提出并归口。
起草单位与主要起草人
- 起草单位: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国际铜业协会
- 主要起草人:[删除敏感信息]
JT/T 806.4-2011:电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第4部分:电缆卷筒式
目录
- 前言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术语和定义
- 技术要求
- 试验方法
- 检验规则
- 标志、包装和运输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GB/T 3811 起重机设计规范
-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 GB 5014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 GB 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 GB 50135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 50148 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 50150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 GB 50168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 50169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 JC/T 3111 长期堵转力矩电动机式电缆卷筒
术语和定义
- 电缆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地面配电箱与电缆之间电缆的装置,确保电缆从地面配电箱一侧顺利转移到另一侧。
- 快速接头:用于起重机转场时快速转接电缆的装置。
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 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应符合JT/T 806.1的规定。
- 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B 50147、GB 50150 和 GB 50254 的规定。
- 安装时,电缆卷筒、导缆架、电缆固定装置与电缆槽中心线应重合,其允许偏差为±10mm。
- 紧固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有防松装置,且需经过防腐蚀处理。
- 高压供电的起重机应设有接入码头低压供电的接口,当高压电源切断时,由它供应照明、维修电源。低压备用电源与高压电源应有相序等联锁保护。
电缆卷筒
- 起重机宜选用以下形式的电缆卷筒:
- 长期堵转力矩电动机式电缆卷筒
- 磁滞式电缆卷筒
- 变频控制式电缆卷筒
- 长期堵转力矩电动机式电缆卷筒应符合JC/T 5111的规定。
- 电缆卷筒应根据电缆的规格及种类、卷绕长度、起重机大车行走速度、装机高度等选择。
- 电缆卷筒应能自动收缠电缆,驱动转矩不应小于收缠电缆时所需的最大转矩。
- 电缆卷筒收放缆的卷绕速度应与起重机的大车行走速度相适应。
- 电缆卷筒选用的电动机、传动装置、限位开关及其他电气元件应符合各自产品标准的要求。
- 电缆卷筒的集电滑环应满足相应的电压等级和电流容量的要求,每个滑环至少有一对电刷。电刷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 4208中的IP55。
- 滑环和电刷之间应保持清洁,并应有良好的接触。
- 不同型号的电刷不能在同一组滑环使用。
- 电缆卷筒的滑环箱与电缆的连接处应有良好的密封和防水措施。
- 电缆卷筒应设置电缆放缆终点保护装置,其动作应可靠。
- 电缆卷筒应设有防止人体触及带电体的保护装置,除卷盘部分外,其他外露旋转部分应设防护罩。
- 电缆卷筒相互绝缘的带电部位之间以及外壳与带电部位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JC/T 5111的规定。
- 电缆卷筒卷盘的底部直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2.5倍。
- 起重机运行到极限位置时,卷盘上应至少保留两圈电缆。
- 电缆全部卷入电缆卷筒后,卷盘外径应留有两圈以上余量。
- 电缆卷筒卷盘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 电缆卷筒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护和电缆的更换。
本文链接:/guifan/8051.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