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螺旋式紧缆器 JT/T 266-2013
发布日期:2013-10-09
实施日期:2014-01-01
目次
- 前言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形式和基本尺寸
- 标记
- 技术要求
- 试验方法
- 检验规则
- 标志、包装和运输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替代了JT/T 266-1995《螺旋式紧缆器》。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表2型号与表1型号统一;
- 表3增加材料牌号,修正材料标准号;
- 修改了产品的标记方式;
- 技术要求按同类项合并,分项表述;
- 试验方法按方法与要求对应原则重新编辑;
- 检验规则按产品的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相关规定重新编写。
本标准由全国内河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0)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为长江船舶设计院。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GB/T 3077 合金结构钢
-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 GB/T 5216 保证淬透性结构钢
- GB/T 3324 钢质船装件精度
2. 形式和基本尺寸
2.1 形式
螺旋式紧缆器的形式如图1所示及表1所列。

表1
| 型号 | 名义最大承载力 (kN) | 最大伸缩长度 (mm) |
|------|----------------------|---------------------|
| | | |
3. 标记
示例
符合本标准,型号为250,最大伸缩长度为700mm的螺旋式紧缆器,其标记为:
螺旋式紧缆器 JT/T 266-2013 250/700
4. 技术要求
4.1 材料
螺旋式紧缆器的主要零件材料性能应不低于表3所列材料的性能。
表3
| 零件名称 | 材料牌号 |
|-----------|----------|
| | |
4.2 尺寸和精度
用常规量具检查紧缆器的基本尺寸和制造精度。
4.3 外观
外观检查应在涂油漆之前进行。用目测和手摸方法检查紧缆器外观质量。
4.4 防锈和润滑
用目测方法检查紧缆器油漆和润滑质量。
4.5 力的测定与强度试验
- 紧缆器最大松缆张力、顶紧力的测量及强度试验在专用试验台架上按通用方法进行。
- 强度试验后应进行如下检查:
- 播动手柄将螺杆旋进螺母不少于10倍导程,检查其转动的灵活性及轻便性。
- 用目测和手摸方法检查脱钩套环、脱钩、脱钩体、环螺杆环首及脱钩螺杆叉头,以及梯形螺母与钢管连接处的焊缝的外观质量。
5. 试验方法
5.1 材料检查
检查紧缆器的材料牌号和材料合格证书。
5.2 尺寸和精度
用常规量具检查紧缆器的基本尺寸和制造精度。
5.3 外观
在涂油漆之前进行外观检查。用目测和手摸方法检查紧缆器外观质量。
5.4 防锈和润滑
用目测方法检查紧缆器油漆和润滑质量。
5.5 力的测定与强度试验
- 在专用试验台架上按通用方法进行。
- 强度试验后,螺杆残余变形率按下式计算:
[
\text{残余变形率} = \frac{S_1 - S_0}{S_0} \times 100\%
]
其中:
- (S_0) —— 外载荷为零时 n 牙的距离;
- (S_1) —— 加载至最大承载力并保持不少于 10min 后,卸载全零时 n 牙的距离。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螺旋式紧缆器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 新产品首次投产时。
- 产品结构、材料或工艺有重大改变,足以影响产品性能和质量时。
- 产品转厂生产时。
- 主管检验机构有要求时。
6.3 出厂检验
- 在紧缆器所有制造工序完成后进行。
- 出厂检验应逐个产品进行。
7. 标志、包装和运输
7.1 标志
紧缆器上应标明:
- 制造厂名称及标志;
- 产品名称、标准号、型号和最大伸缩长度;
- 生产日期;
本文链接:/guifan/7957.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