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文库 - 专注工程资料收集分享!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GB/T50152-2012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Standard for test method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T 50152-201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2    8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268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152-2012,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 50152-92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1月21日

前言

     本标准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 50152-92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总结和吸收了我国多年积累的成熟有效经验和科技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性能、试验加载、试验量测、实验室试验、预制构件试验,原位加载试验、结构监测与动力测试和试验安全等。

   本次修订采用了较严密的材料性能试验方法;增加了预制构件产品试验、原位加载试验、结构监测等内容;纳入了近年普遍应用的新型设备、仪器和仪表。同时总结已有的试验资料和工程实践经验,增加了结构现场加载和量测的方法,补充完善了构件的承载力标志及相应的加载系数,使试验判断更具可执行性。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国家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重庆大学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铁道科学研究院

                                     北京工业大学

                                     华侨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南建林 田春雨 徐有邻 刘刚 顾祥林 张川 郭子雄 闫维明 聂建国 刘小弟 王永焕 牛斌 张彬彬 段向胜 陈烈 刘梅 沙安 翟斌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陈肇元 周炳章 康谷贻 李晓明 邸小坛 林松涛 陶梦兰 刘立新 郑文忠 薛伟辰 潘毅

▼ 展开条文说明

1总则

1      

1.0.1  为确保混凝土结构试验的质量,研究和正确评价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性能,统一混凝土结构的试验方法,制定本标准。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试验,包括:实验室试验、预制构件试验、结构原位加载试验、结构监测及动力特性测试。有特殊要求的试验,处于高温、负温、侵蚀性介质等环境条件下的结构试验,以及混凝土结构构件其他类型的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或专门的试验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混凝土结构试验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2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  术语和符号

▼ 展开条文说明

2.1      

2.1.1  试件 specimen

   结构试验的对象,试验时用于加载和量测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

2.1.2  探索性试验  exploratory test

   为科学研究及开发新技术(材料、工艺、结构形式)等目的而进行的探讨结构性能和规律的试验。

2.1.3  验证性试验  verifying test

   为证实科研假定和计算模型、核验新技术(材料、工艺、结构形式)的可靠性等目的而进行的试验。

2.1.4  实验室试验  laboratory test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结构或构件受力状态而进行的探索性试验或验证性试验。

2.1.5  预制构件试验  test of prefabricated members

   为检验预制构件产品结构性能而进行的试验。

2.1.6  原位加载试验  field loading test

   对既有工程结构现场进行加载和量测的试验。

2.1.7  结构监测  structural monitoring

   对处于施工阶段或使用阶段的结构进行持续量测的试验。

2.1.8  动力性能测试  test for structural dynamic parameters

   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和动力荷载效应进行测试的试验。

2.1.9  等效加载  equivalent loading

   模拟结构或构件的实际受力状态,使试件控制截面上主要内力相等或相近的加载方式。

2.1.10  加载模式  loading mode

   试验荷载在试件上布置的形式,包括荷载类型、作用位置和加载方式等。

2.1.11  临界试验荷载值  critical load value of tests

   试验中控制试件各个特定受力状态的荷载值,包括试件自重及加载设备重量。

2.1.12  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  test load value for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试验时对应于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值,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值与试验加载模式经换算确定。

2.1.13  承载力状态荷载设计值  design load value for ultimate limited states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内力设计值与试验加载模式经换算确定的荷载值。

2.1.14  加载系数  coefficient of loading

   承载力试验时,与不同承载力标志所对应的各临界试验荷载值相对于承载力状态荷载设计值的倍数。

2.1.15  承载力试验荷载值  test load value for load-bearing capacity

   试验时对应于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值,对验证性试验为承载力状态荷载设计值与加载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的乘积。

2.1.16  试验加载值  additional test load value

   试验时扣除试件自重及加载设备重量后实际对试件施加的荷载值。

2.1.17  试验标志  mark of inspection

   试件达到确定的临界状态时观察到的试验现象或量测限值。

2.1.18  试验计算值  predicted value of tests

   根据分析模型按材料实际指标计算确定的试件的试验预估值。

2.1.19  抗裂检验系数  coefficient of crack-resisting inspection

   试件开裂检验荷载实测值与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的比值。

2.1.20  承载力检验系数  coefficient of load-bearing inspection

   试件承载力检验荷载实测值与承载力状态荷载设计值的比值。

2.2 符号

2.2

2.2.1 材料性能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G——试件自重;

W——加载设备重量;

2.2.3 计算系数及其他

3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混凝土结构试验前,应根据试验目的制定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1  试验目的:试验的背景及需要达到的目的;

     2  试件方案:试验试件设计、预制构件试验中试件的选择、结构原位加载试验和结构监测中试件或试验区域的选取等;

     3  加载方案:试件的支承及加载模式、荷载控制方法、荷载分级、加载限值、持荷时间、卸载程序等。对于结构监测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荷载作用的方式;

     4  量测方案:确定试验所需的量测项目、测点布置、仪器选择、安装方式、量测精度、量程复核等;

     5  判断准则:根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达到不同临界状态时的试验标志,作为判断结构性能的标准;

     6  安全措施:保证试验人员人身安全以及设备、仪表安全的措施。对结构进行原位加载试验和结构监测时,宜避免结构出现不可恢复的永久性损伤。

▼ 展开条文说明

3.0.2  试验记录应在试验现场完成,关键性数据宜实时进行分析判断。现场试验记录的数据、文字、图表应真实、清晰、完整,不得任意涂改。结构试验的原始记录应由记录人签名,并宜包括下列内容:

     1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结果;

     2  试验试件形状、尺寸的量测与外观质量的观察检查记录;

     3  试验加载过程的现象观察描述;

     4  试验过程中仪表测读数据记录及裂缝草图;

     5  试件变形、开裂、裂缝宽度、屈服、承载力极限等临界状态的描述;

     6  试件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的描述;

     7  试验影像记录。

▼ 展开条文说明

3.0.3  试验记录的初步整理、分析宜包括下列内容:

     1  荷载与位移或变形的关系曲线;

     2  试件的变形或位移分布图;

     3  试件的裂缝数量、裂缝宽度增长的表格或曲线;

     4  试件的裂缝形态图及描述;

     5  试件的破坏状态和性质;

     6  对其他有关的试验参数的测读数据也应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 展开条文说明

3.0.4  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结果进行下列分析:

     1  试验现象描述应按照实测的加载过程,结合实测的钢筋、混凝土应变,对各级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钢筋受力、达到临界状态以及最终破坏的特征及形态等进行描述;

     2  根据试验目的,应对试件的加载位移关系、加载应变关系等进行分析,求得试件开裂、屈服、极限承载力的荷载实测值及相应位移、延性指标等量值,并分析其他需要探讨和验证的内容;

     3  对于探索性试验,应根据系列试件的试验结果,确定影响结构性能的主要参数,分析其受力机理及变化规律,结合已有的理论进行推导,引申出新的理论或经验公式,用以指导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

     4  对于验证性试验,应根据试件的试验结果和初步分析,对已有的结构理论、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进行复核和验证,并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

▼ 展开条文说明

3.0.5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试验概况:试验背景、试验目的、构件名称、试验日期、试验单位、试验人员和记录编号等;

     2  试验方案:试件设计、加载设备及加载方式、量测方案;

     3  试验记录:记录加载程序、仪表读数、试验现象的数据、 文字、图像及视频资料;

     4  结果分析:试验数据的整理,试验现象及受力机理的初步分析;

     5  试验结论:根据试验及分析结果得出的判断及结论。

▼ 展开条文说明

3.0.6  试验报告应准确全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报告应满足试验目的和试验方案的要求;

     2  对于试验数据的数字修约应满足运算规则,计算精度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3  试验报告中的图表应准确、清晰;

     4  必要时还应进行试验参数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 展开条文说明

3.0.7  试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应分类整理,妥善存档保管。

▼ 展开条文说明

4材料性能

4  材料性能

4.0.1  混凝土结构试验中用于计算和分析的有关材料性能的参数应通过实测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4.0.2  实验室试验中试件的混凝土性能参数,当有可靠经验时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  同批浇筑试件的每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应制作不少于6个立方体试块作为一组,并与试件同条件养护;试验周期较长时,宜适当增加试件组数;需要测定不同龄期混凝土强度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可根据试验需要适当增加试块的组数;

     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测值应在每组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实测值中,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其余试块抗压强度实测值的平均值;

     3  根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测值,按下列公式推算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等性能参数,并作为计算分析的依据。

     4  测定材料性能的混凝土试块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的有关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4.0.3  试件的钢筋材料性能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试样应在制作试件的同批钢筋中抽取,每种规格的钢筋按有关标准取不少于2个试样;

     2  应根据需要测定钢筋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和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

     3  钢筋的材性实测值应取钢筋材性试样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4  当试验有需要时,可测定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

     5  根据试验目的,还可进行冷弯、反复弯曲、冲击韧性及可焊性、机械连接性能等试验。

▼ 展开条文说明

4.0.4  当需要进一步核实试件的材性参数时,可在试验完成后直接从试件受力较小的部位钻取混凝土芯样或截取钢筋试样,补充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 展开条文说明

4.0.5  进行结构原位加载试验及结构监测时,宜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等规定的方法,对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进行检测、评估取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有条件时宜根据施工资料或已有的材料性能的试验资料,确定其性能参数;

     2  结构实体材料的取样应有代表性;

     3  材料样品的取样,应减少对既有结构的损伤;

     4  混凝土材料实体强度宜根据不少于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综合分析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4.0.6  当其他材料、部件及钢筋焊接、机械连接、预应力筋的锚夹具和连接器、植筋、浆锚接头等对试验结果有明显影响时,也应对其进行性能测试。

▼ 展开条文说明

580'>《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GB/T 50152-2012

 附录B结构监测仪表和传感器

附录B 结构监测仪表和传感器

 本标准用词说明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3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4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6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

本文链接:/guifan/4146.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