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文库 - 专注工程资料收集分享!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739-2011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composite soil nailing wall in retaining and protection of excavation

GB 50739-2011

主编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2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159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739-2011,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9〕88号文)的要求,由济南大学和江苏省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会同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11个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科技成果,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并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本规范的初稿、征求意见稿通过各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意见,并经多次编制工作会议讨论、反复修改后,形成送审稿,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7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勘察、设计、施工与检测、监测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日常管理,济南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为了提高本规范的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济南大学国家标准《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管理组(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济微路106号,邮政编码:25002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济南大学 江苏省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济南鼎汇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胜利油田胜利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宁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市欣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鑫国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刘俊岩 杨志银 孔令伟 应惠清 付文光 刘燕 李象范 史春乐 任锋 马凤生 王勇 杨育文 顾浩声  张军 原玉磊 鞠建中 赵吉刚 杨根才 刘厚纯 刘俭 殷伯清 王庆军 沈灏 曾剑峰

   主要审查人:赵志缙 程良奎 宋二祥 桂业琨 张旷成 高文生 王士川 吴才德 刘小敏 焦安亮 冯晓腊

▼ 展开条文说明

1总则

1      

1.0.1  为使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工程达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及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与市政工程中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和监测。

1.0.3  复合土钉墙支护工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及周边环境限制要求、基坑规模与开挖深度、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工程经验,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检测和监测。

1.0.4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2术语和符合

2.1 术语

2  术语和符合

2.1      

2.1.1  土钉    soil nail

   采用成孔置入钢筋或直接钻进、击入钢花管,并沿杆体全长注浆的方法形成的对原位土体进行加固的细长杆件。

2.1.2  土钉墙  soil nailing wall

   由土钉群、被加固的原位土体、钢筋网混凝土面层等构成的基坑支护形式。

2.1.3  预应力锚杆  pre-stressed anchor

   能将张拉力传递到稳定的岩土体中的一种受拉杆件,由锚头、杆体自由段和杆体锚固段组成。

2.1.4  截水帷幕  curtain for cutting off water

   沿基坑侧壁连续分布,由水泥土桩相互咬合搭接形成,起隔水、超前支护和提高基坑稳定性作用的壁状结构。

▼ 展开条文说明

2.1.5  微型桩   mini-sized pile

   沿基坑侧壁断续分布,用于控制基坑变形、提高基坑稳定性的各种小断面竖向构件。

▼ 展开条文说明

2.1.6  复合土钉墙    composite soil nailing wall

   土钉墙与预应力锚杆、截水帷幕、微型桩中的一类或几类结合而成的基坑支护形式。

▼ 展开条文说明

2.1.7  截水帷幕复合土钉墙    composite soil nailing wall with curtain for cutting off water

   由截水帷幕与土钉墙结合而成的基坑支护形式。

2.1.8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    composite soil nailing wall with pre-stressed anchor

   由预应力锚杆与土钉墙结合而成的基坑支护形式。

2.1.9  微型桩复合土钉墙  composite soil nailing wall with mini-sized pile

   由微型桩与土钉墙结合而成的基坑支护形式。

2.2 符号

2.2

2.2.1 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C——土的粘聚力;

ds——坑底土颗粒的相对密度;

e——坑底土的孔隙比;

γ1、γ2——分别为地表、坑底至微型桩或截水帷幕底部各土层加权平均重度;

φ——土的内摩擦角。

2.2.2 几何参数

A——构件的截面面积;

dj——第j根土钉直径;

H——基坑开挖深度;

hj——第j根土钉与基坑底面的距离;

hc——承压水层顶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

Li——第i个土条在滑弧面上的弧长;

lj——第j根土钉长度;

Sxj——第j根土钉与相邻土钉的平均水平间距;

Szj——第j根土钉与相邻土钉的平均竖向间距;

t——微型桩或截水帷幕在基坑底面以下的深度;

αj——第j根土钉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αmj——第j根预应力锚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β——土钉墙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θi——第i个土条在滑弧面中点处的法线与垂直面的夹角;

θj——第j根土钉或预应力锚杆与滑弧面相交处,滑弧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2.2.3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Ea——朗肯主动土压力;

fyj——第j根上钉杆体材料抗拉强度设计值;

hw——基坑内外的水头差;

i——渗流水力梯度;

ic——基坑底面土体的临界水力梯度;

ka——主动土压力系数;

Nuj——第j根土钉在稳定区(即滑移面外)所提供的摩阻力;

p——土钉长度中点所处深度位置的土体侧压力;

pm——土钉长度中点所处深度位置由土体自重引起的侧压力;

pq——土钉长度中点所处深度位置由地表及土体中附加荷载引起的侧压力;

Puj——第j根预应力锚杆在稳定区(即滑移面外)的极限抗拔力;

Pw——承压水水头压力;

qsik——第i层土体与土钉的粘结强度标准值;

q——地面及土体中附加荷载;

Tjk——土钉轴向荷载标准值;

Tyj——第j根土钉验收抗拔力;

Tm——土钉极限抗拔力;

Wi——第i个土条重量,包括作用在该土条上的各种附加荷载;

ζ——坡面倾斜时荷载折减系数;

τq——假定滑移面处相应龄期截水帷幕的抗剪强度标准值;

τy——假定滑移面处微型桩的抗剪强度标准值。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Ks——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

Ks0、Ks1、Ks2、Ks3、Ks4——整体稳定性分项抗力系数,分别为土、土钉、预应力锚杆、截水帷幕及微型产生的抗滑力矩与土体下滑力矩比;

K1——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安全系数;

Kw1——抗渗流稳定性安全系数;

Kw2一一抗突涌稳定性安全系数;

Nq、Nc——坑底抗隆起验算时的地基承载力系数;

ψ——土钉的工作系数;

η1、η2、η3、η4——土钉、预应力锚杆、截水帷幕及微型桩组合作用折减系数。

3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的有关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3.0.2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可采用下列形式:

   1  截水帷幕复合土钉墙。

   2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

   3  微型桩复合土钉墙。

   4  土钉墙与截水帷幕、预应力锚杆、微型桩中的两种及两种以上形式的复合。

▼ 展开条文说明

3.0.3  复合土钉墙适用于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全风化及强风化岩,夹有局部淤泥质土的地层中也可采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时应采取降排水措施或选用具有截水帷幕的复合土钉墙支护。坑底存在软弱地层时应经地基加固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后再采用。

▼ 展开条文说明

3.0.4  软土地层中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6m,其他地层中基坑直立开挖深度不宜大于13m,可放坡时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18m。

▼ 展开条文说明

3.0.5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施工条件以及使用条件等因素,通过工程类比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0.6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工程的使用期不应超过1年,且不应超过设计规定。超过使用期后应重新对基坑进行安全评估。

▼ 展开条文说明

3.0.7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设计和验算采用的岩土性能指标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基坑降水、固结的情况,按相关参数试验方法并结合邻近场地的工程类比、现场试验、当地经验作出分析判断后合理取值。侧压力计算时,宜采用直剪快剪指标或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指标。稳定性验算时,饱和软黏土宜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直剪快剪指标或十字板剪切试验指标,粉上,砂性土、碎石土宜采用原位测试取得的有效应力指标,其他土层宜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或直剪固结快剪指标。

3.0.8  复合土钉墙应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种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支护结构的构件强度、基坑稳定性,锚杆的抗拔力等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验算,支护结构的位移计算、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形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验算。

3.0.9  复合土钉墙用于对变形控制有严格要求的基坑支护时,应根据工程经验采用工程类比法,并结合数值法进行变形分析预测。

▼ 展开条文说明

3.0.10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审核通过的基坑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和基坑周边环境限制条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3.0.11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工程应实施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并依据监测方案实施监测。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及时掌握监测情况,并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4勘察

4      

4.0.1  基坑工程的岩土勘察和周边环境调查应与拟建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同时进行。当已有勘察成果不能满足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时,应补充基坑工程专项勘察。

▼ 展开条文说明

4.0.2  基坑工程勘察的范围应根据基坑的复杂程度、设计要求和场地条件综合确定。勘察的平面范围宜超出基坑开挖边界线外开挖深度的2倍,且不宜小于土钉或锚杆估算长度的1.2倍。

▼ 展开条文说明

4.0.3  勘探点宜沿基坑边线布置,基坑每边中间位置、基坑主要转角处、相邻重要建(构)筑物附近应布置勘探点,勘察点间距宜取15m~25m。若地下存在障碍物或软土、饱和粉细砂、暗沟和暗塘等特殊地段以及岩溶地区应适当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分布和工程特性。

4.0.4  勘探孔深度宜为基坑开挖深度的2.0倍~3.0倍;基坑底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或承压含水层时,勘探孔应穿过软弱土层或承压含水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如遇中等风化及微风化岩石时,可减小勘探孔深度。

   钻入基坑底以下的砂土、粉土中的钻探孔应及时进行封堵。

▼ 展开条文说明

4.0.5  主要土层的取样和原位测试数量应根据基坑安全等级、规模、土层复杂程度等确定。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个(组),当土层差异性较大时,应增加取样或原位测试数量。

4.0.6  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应根据复合土钉墙实际工作状况确定,且应与基坑工程设计计算所采用的指标要求相符合。

▼ 展开条文说明

4.0.7  勘察阶段应查明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含水层埋深和厚度、相对不透水层埋深和厚度、与外界的水力联系、承压水头以及施工期间地下水变化等情况。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土层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

4.0.8  周边环境调查的内容应包括:

   1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既有建筑的层数、结构形式、基础形式与埋深及建成时间、沉降变形和损坏情况。

   2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暗沟、暗塘、暗浜、老河道、轨道交通设施、地下人防设施及地下管线等的类型、空间尺寸、埋深及其重要性,贮水、输水等用水设施及其渗漏情况。必要时,可用坑探或工程物探方法查明。

   3  场地周围地表水汇流和排泄条件。

   4  场地周围道路的类型、位置及宽度、车辆最大荷载情况等。

   5  场地周围堆载及其他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相关的信息。

4.0.9  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对基坑工程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岩土层埋藏条件、分布和特性作出综合分析评价。

   2  阐明地下水的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与地表水间的联系以及土层的渗流条件。

   3  提供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各岩土层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的统计值和计算参数的建议值。

   4  阐明填土、暗浜、地下障碍物等浅层不良地质现象分布情况,评价对基坑工程的影响,并对设计、施工提出建议。

   5  分析评价地下水位变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形成的流土、管涌、坑底突涌等现象,并对设计、施工提出建议。

   6  对支护方案选型,地下水控制方法、环境保护和监测提出建议。

   7  勘察成果文件应附下列图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柱状图;

       3)工程地质剖面图;

       4)室内土(水)试验成果图表;

       5)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6)其他所需的成果图表,如暗浜分布、地下障碍物分布图等。

▼ 展开条文说明

652'>《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739-2011

本文链接:/guifan/3502.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123456789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