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筛选通用技术要求
概述
本标准详细规定了园林植物的筛选原则、方法、应用以及评估。适用于城镇绿化园林植物的选择。
发布与实施日期
- 发布日期:2017年5月27日
- 实施日期:2017年12月1日
提出与归口单位
- 提出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 归口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
- 北京林业大学
-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 上海中卉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北京大自然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 宁夏森淼种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标准内容
范围
本标准涵盖了园林植物的筛选原则、方法、应用及评估。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至关重要:
- GB/T14175 林木引种
- LY/T1820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 NY/T1576 草种引种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 层次分析法:将决策相关因素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区域筛选法:根据生态因子相似度,将植被区划分为适合植物安全运输和常规栽培的地理范围。
- 归化植物:原非本地分布,经移入并在当地繁殖的植物。
- 野生植物:处于野生或半原始状态,未经长期大规模人工培育的植物。
筛选原则
- 健康生存原则:植物能在目标区域健康生长,完成生命周期。
- 改善环境原则:植物能美化环境,提升生态功能。
- 生态安全原则:植物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筛选方法
- 一般要求
- 野生植物调查按LY/T1820执行。
- 栽培植物调查按附录A执行。
- 区域筛选法用于大范围初步筛选。
-
层次分析法用于具体植物的精确筛选。
-
区域筛选法
- 根据地理位置和植物分布区域进行筛选。
-
海拔高差影响植物筛选区域。
-
层次分析法
- 依据层次指标进行评分。
- 不同类型植物的评分标准见附录C至F。
筛选后应用
- 公园绿地:选择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高的植物。
- 防护绿地:优先选择生态防护能力强的植物。
- 生产绿地:选择经济成本低且应用潜力大的植物。
- 附属绿地:选择安全性高的植物。
- 特定区域:如风景名胜区等,选择适应能力强且生态价值高的植物。
筛选评价
- 适应性:适应城镇环境,无需特殊保护措施即可正常生长。
- 生态效益:无严重病虫害,生态效益良好。
- 社会效益:满意度调查评分应大于6分。
附录
- 附录A:栽培植物筛选调查表
- 附录B至附录F:各类植物的筛选层次指标评分标准
本文链接:/guifan/7713.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