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c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high dropping non vibration concrete
JGJ/T 296-2013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3年1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27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296-2013,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5月9日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原材料;5.混凝土性能;6.配合比设计;7.制备、运输与泵送;8.施工;9.检验与验收。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43号,邮政编码:400015)。
本规程主编单位: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重庆大学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上海城建集团建设机场道路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富皇混凝土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杨镜璞 陈晓 唐建华 龚文璞 郑建武 周尚永 陈怡宏 陈世权 曹兴松 刘宗建 蒋红庆 邓斌 张兴礼 张意 张庆明 黄杰 罗庆志 杨长辉 吴建华 叶建雄 王守宪 沈文忠 伍军 董燕囡 林燕妮 黄小文 陈家全 邓岗 陈维 许国伟 陈国福 向中富 刘大超 陈友治 何夕平 曹亚东 刘剑 明亮 于海祥 王俊如 魏河广 邓朝飞 李文科 李浩武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冷发光 黄政宇 路来军 陈昌礼 何昌杰 黄啓政 王自强 刘晓亮 周忠明
▼ 展开条文说明
1 总 则
1.0.1 为规范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规程适用于高抛免振捣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制备、运输、施工和验收。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 high dropping non vibration concrete
具有高流动性、稳定性、抗离析性,浇筑时从高处下抛就能实现流动自密实的混凝土。
▼ 展开条文说明
2.1.2 胶凝材料 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 展开条文说明
2.1.3 增稠材料 plastic material
用于改善混凝土拌合物黏性,提高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性能的材料。
▼ 展开条文说明
2.1.4 水胶比 water-binder ratio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2.1.5 浆体体积 volume of slurry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中浆体的体积。
▼ 展开条文说明
2.1.6 坍落扩展度 slump-flow
自坍落度筒提起至混凝土拌合物停止流动后,坍落扩展面最大直径和与最大直径呈垂直方向的直径的平均值。
2.1.7 U形箱高差 height difference of U-box
混凝土拌合物通过设有钢筋栅的U形箱后的高差。
2.1.8 离析率 segregation percent
标准法筛析试验中,拌合物静置规定的时间后,流过公称直径为5mm的方孔筛的浆体质量与混凝土质量的比例。
▼ 展开条文说明
2.1.9 扩展时间 slump-flow time
用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扩展度时,自坍落度筒提起开始计时,至拌合物坍落扩展面直径达到500mm的时间。
2.2 符 号
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ck——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cu,i——第i组的试件强度平均值;
cu,k——高抛免振捣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cu,0——高抛免振捣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m——离析率;
H——浇注高度,浇注时混凝土的出管与浇筑点的落差;
ma——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的用量;
mb——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
mc——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
mfcu——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
m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用量;
ms——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的用量;
m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用水量;
Sp——砂率;
T——混凝土的龄期;
T500——扩展时间;
Vb——浆体体积;
W/B——水胶比;
α——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含气量;
σ——高抛免振捣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差;
Δh——U形箱试验前后槽混凝土拌合物的高差;
ρb——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
ρc——水泥的表观密度;
ρc,c——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计算值,即每立方米混凝土所用原材料质量之和;
ρc,t——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
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
ρ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
3 基本规定
3.0.1 采用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工艺前,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 展开条文说明
3.0.2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宜用于抛落高度为3m~1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及以上的工程。当结构形状复杂、有特殊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5或抛落高度大于12m时,应进行混凝土高抛模拟试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 展开条文说明
3.0.3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生产、运输、泵送、施工的连续性。
▼ 展开条文说明
4 原 材 料
4.0.1 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规定,并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4.0.2 粗骨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规定,并宜采用连续级配,且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0mm,针片状含量不应大于8%。当粗骨料颗粒级配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多个粒级级配粗骨料组合的方式进行调整。
▼ 展开条文说明
4.0.3 细骨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和《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1的规定,并宜采用级配Ⅱ区的中砂,且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表4.0.3 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 展开条文说明
4.0.4 掺合料可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或复合掺合料,且粉煤灰等级不应低于Ⅱ级,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级不应低于S95级。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的规定。硅灰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0.4的规定。
表4.0.4 硅灰的技术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4.0.5 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4.0.6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的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881'>《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JGJ/T 296-2013附录B 混凝土拌合物间隙通过性试验方法(U形箱高差法)
B.0.1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拌合物间隙通过性的U形箱高差试验应采用U形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U形箱应采用硬质不吸水材料制成,高度应为680mm,宽度应为200mm,厚度应为280mm,并应分为前后槽,前后槽应在底部连通,连通部分高度应为190mm,分隔部分高度应为490mm,后槽高度可比前槽低200mm(图B.0.1);
图B.0.1 U形箱
1—U形箱;2—前槽;3—后槽;4—隔板;5—闸板;6—混凝土拌合物;7—钢筋栅
2 槽中央底部连通部位应有隔板,隔板下应留有高度为190mm的间隙,且隔板处应设有闸板;
3 在U形箱中央隔板的后槽一侧设置的垂直钢筋栅应由直径Φ12光圆钢筋组成,钢筋净间距应为40mm。
B.0.2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拌合物间隙通过性的U形箱高差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且整个试验应在5min内完成:
1 将U形箱水平放在地面上,并保证活动门可以自由开关;
2 润湿箱内表面,清除多余的水;
3 用混凝土拌合物将U形箱前槽填满,并抹平;
4 静置1min后,提起闸板使混凝土拌合物流进后槽;
5 当混凝土拌合物停止流动后,分别测量前后槽混凝土高度h1、h2;
6 计算得U形箱高差(Δh)。
B.0.3 试验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1 试验日期(年,月,日);
2 混凝土编号;
3 混凝土拌合物在U形箱前后槽混凝土的高度,精确至1mm;
4 混凝土拌合物的间隙通过性,并应用高度差(Δh)表示。
附录C 扩展时间(T500)的试验方法
C.0.1 本方法用于测量新拌高抛免振捣混凝土的扩展时间(T500)。
C.0.2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的扩展时间(T500)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混凝土坍落度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坍落度仪》JG/T 248的相关规定;
2 底板:应为硬质不吸水的光滑正方形平板,边长应为1000mm,最大挠度不应超过3mm,应在板的表面标出坍落度筒的中心位置和直径,并应分别为500mm、600mm、700mm、800mm及900mm的同心圆(图C.0.2)。
图C.0.2 底板
C.0.3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的扩展时间(T500)试验应按下列试验步骤进行:
1 润湿底板和坍落度筒,且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的水平面上,并把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在固定的位置;
2 在混凝土拌合物试样不产生离析、不分层的状态下,一次性均匀地填满坍落度筒,自开始入料至填充结束应在1.5min内完成,且不得施以任何捣实或振动;
3 用抹刀刮除坍落度筒顶部多余的混凝土,然后抹平,随即将坍落度筒沿铅直方向匀速地向上提起30cm的高度,自坍落度筒提起时开始,至混凝土拌合物扩展开的混凝土外缘初触平板上所绘直径500mm的圆周为止,以秒表测定时间,精确至0.1s,该时间记为T500。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
3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4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7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9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10 《金属穿孔板试验筛》GB/T 6003.2
11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
12 《混凝土搅拌机》GB/T 9142
13 《混凝土搅拌站(楼)》GB/T 10171
14 《预拌混凝土》GB/T 14902
1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
1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
17 《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
18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
19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2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21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2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
23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
24 《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1
25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
26 《混凝土坍落度仪》JG/T 248
27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JG/T 5094
标签:
本文链接:/guifan/3891.html
版权声明: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只供模板演示使用,并无任何其它意义!